当前位置

首页 > 字体知识 >

甲骨文开始,汉字一直在不断地演变

时间: 2022-02-24 11:00
甲骨文开始,汉字一直在不断地演变
 
 
清光绪年间,有一个官员叫王懿荣,平时喜欢收藏文物,也爱钻研金石之学。一次,一个古董商向他兜售文物的时候,他发现某些骨板上有着特殊的图案,他当即意识到,这可能是古代的文字。于是,他开始大量收购并研究这种有文字图案的甲骨。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皇帝仓皇出逃,王懿荣抵抗失败后,写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携妻子和寡居的长媳在家中投井殉国。
 
 
王懿荣
王懿荣死后,次子王崇烈把他收集的一千多块甲骨卖给了刘鹗,刘鹗把甲骨拓印成册,1903年以《铁云藏龟》之名出版。
 
此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也就逐渐成为众所周知的商代文字了。
 
 
可以说,每一个甲骨文字都是一个故事。比如老虎的“虎”字,最早的字形其实就是画的一只老虎,头、耳、身、爪、尾等身体部位都是非常清晰而形象的,只是非常复杂,就算是现在我们要画一下,都不简单,可以想见在几千年前那种匮乏简陋的条件下,刻这一个字得多难。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甲骨文字在后来是越来越简化了,形象也越来越不像了。
 
“虎”这个字简化的过程也很有意思,据专家研究,因为老虎是当时商王狩猎中的重要猎物,所以在卜辞中出现的非常多,但那么难刻当然不方便,于是负责占卜的巫师以及负责记录的史官都会在应用中不断地改进刻法:先将老虎的身躯简化,保留了头上的耳朵特征,后来为了书写顺畅,又把头顶的耳朵移到了鼻子前面。
 
后来发展到小篆,最上面的分叉就代表老虎的耳朵,中间的部分则是张开嘴巴的头部,最下面是身躯与脚。而现在的简体字“虎”,还是能看出非常明显的小篆的影子的。
 

 
“虎”字的演变(《甲骨文有故事》)
从这个演变过程来看,“虎”这个字竟然是一个象形文字,实在是以前的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以现在的字形来说,怎么看也和老虎的形象搭不上一点边儿。
 
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在的简化字,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能直接看出是象形的了,想要理解一个字是属于哪种造字法,必须要了解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才行,这对如今的孩子和将来的人来说,实际上是越来越困难了。
 
就算是到了现在,汉字也是在不断改进和变化的,最明显的就是很多字的读音,和几十年前我上学时学到的读音已经不一样了,弄得我在女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不敢轻易告诉她这个字怎么念,那个字怎么念了,就害怕一不小心告诉她一个我以为正确实际上却是错误的读音,再把她给带到沟里去。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如果有一个字吃不准,那就必须查字典,而且还得是最新版的字典,因为有些字在原来的版本里和最新的版本里也许读音就不同了。
 
这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也许问题不大,但对于还在上中小学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大问题,他们考试是有读音这方面的题目的,如果不能掌握最新版的正确读音,也许在考试时就会失分,哪怕只是一分半分,也是十分可惜,甚至有些可怕的。女儿就常常说,一分就落出一操场了,关键时刻,一分也是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
 
 
一道关于读音的题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小时候学习老鼠的“鼠”字时,我记得下面的三长笔都是顶在“臼”字正下方的,但写起来会感觉非常挤,老师就说可以把第一个竖钩往前点儿写,这样就不会挤了。前些年我忽然发现,好像这个“鼠”字的第一个竖钩就应该是出去的,只有第二个竖钩和后面的斜钩是顶在“臼”字下方的。
 
到现在我也对这个字的写法没搞明白,我刚才又查了一下手头的201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三笔长比划都是顶在“臼”下面的,而在百度汉语里,一笔一划地写的却是第一个竖钩是出去的。
 
我刚才又试了一下,如果把字体换成楷体,第一个竖钩就是在外面的,其余字体都跟宋体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楷体是人们最常用的书写体的缘故。
 
 

本页标题:甲骨文开始,汉字一直在不断地演变

本页地址:http://www.djawen.com/zitizhishi/977.html

转载请以链接标题或地址的形式注明出处,谢谢!本站部分文章转自网络整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信息,请联系我们删除!